近日,2019年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的一项获奖作品引发人们关注。有网友质疑,这项研究工作的水平已经达到硕士研究生甚至博士研究生水准,但该项目竞赛组别是小学组,公示中唯一的研究者是一名小学六年级学生。 据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官网介绍,该赛事是由中国科协、教育部、科技部等机构共同主办的一项全国性的青少年科技竞赛活动。 引发争议的获奖项目为《C10orf67在结直肠癌发生发展中的功能与机制研究》,该项目不仅获第34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三等奖,还获得了第34届云南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青少年科技创新成果竞赛项目一等奖。 公示中唯一的研究者是云南省昆明市盘龙区某小学六年级学生陈某某,相关展示页面中配有陈某某进行实验的照片。 2018年1月6日,吕老师带我到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与陈老师和杨老师商量开展参与研究工作。我想研究肿瘤,因为肿瘤太可怕了。 有人质疑,涉事小学生在实验记录本提到“商量开展参与研究工作”的陈老师和杨老师是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的研究员陈勇彬和杨翠萍。 该研究所官网显示,陈勇彬系该所肿瘤信号转导研究组负责人,杨翠萍系该所肿瘤信号转导学科组副研究员。其中,陈勇彬的研究方向与前述被质疑的项目内容有重合。 近日,关于质疑第34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小学组三等奖获奖项目《C10orf67 在结直肠癌发生发展中的功能与机制研究》的网络报道引发社会关注。我们迅速成立专项调查工作组,对大赛评审工作开展全面调查。评审委员会组织专家就此项目及时进行复审,现将有关调查和处理结果情况通报如下: 专家组认为:《C10orf67在结直肠癌发生发展中的功能与机制研究》项目研究报告具有较高的专业性和学术水平,但其附件支撑材料和调查走访发现的新情况新材料不能充分证明作者独立完成该项目报告的整体设计和撰写。 专家组认定:项目研究报告的专业程度超出了作者认知水平和写作能力,项目研究报告不可能由作者本人独立撰写。根据以上情况,评委会建议:该项目研究报告文本撰写不符合《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规则(2018年修订)》评审原则第三条:“项目研究报告必须是作者本人撰写”之规定,撤消该项目第34届云南省青少年科技创新成果项目(小学组)一等奖奖项。大赛组委会根据评委会建议,决定撤消该项目第34届云南省青少年科技创新成果项目(小学组)一等奖奖项,收回奖牌和证书。 感谢新闻媒体及社会公众对大赛的关心和关注,并希望对我们的工作继续提出批评和指正。对由于我们工作的失误造成的社会影响表示诚恳的歉意。我们将接受教训,深刻反思,举一反三,开展自查自纠,完善机制,加强监管,严格按照大赛的评审规则和程序开展工作,营造公平、公开、公正的大赛生态环境。 此外,该学生家长发表《关于本人孩子参加全国青少年科技大赛获奖项目的情况说明》,称其未充分掌握及领会组委会发布“项目报告必须是作者本人撰写”的关键信息,过度参与了项目书文本材料的编撰过程。 本人针对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获奖项目“C10orf67在结直肠癌发生发展中的功能与机制研究”情况作出如下说明: 2.孩子根据自身科研兴趣选择了本课题,并在其学校指导老师、父母及所在课题组研究生的共同指导下,通过观察学习和亲自实验操作,获得了该项目主要实验数据,并基本掌握了该项目涉及的基础概念和研究方法。 3. 在项目申报过程中,我未充分掌握及领会组委会发布“项目报告必须是作者本人撰写”的关键信息,过度参与了项目书文本材料的编撰过程,使用了大量生物医学专业术语,给广大网友和媒体造成了困惑与误解。 由于我的疏忽与过错,给大赛组委会、工作单位和家人造成了极大的伤害,造成了不好的社会影响。在此,我郑重道歉。同时,我谨代表孩子向大赛组委会提出以下申请:申请上交该项目获得的奖项,并尊重和服从大赛组委会对该项目奖项的处理意见。 在此次舆情中,孩子已经承受了极大的精神压力,为给孩子营造一个健康的成长环境,作为孩子的父亲,我虚心接受大家的监督与批评,也真诚地恳求广大网友和媒体给予宽容和谅解。 |